篤學致遠盡心血,勤耕不輟獻余生——訪我校教師校友林堅強
來源: 發布時間:2018-11-11 瀏覽次數:次人物簡介
林堅強,男,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兼職教授,溫州市政協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員,溫州大學溫州市直校友聯絡處常務副主任,溫州市經濟學會執行會長,曾任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著有《論語溫州》、《郭心崧傳》等作品。
篤學致遠盡心血,勤耕不輟獻余生
著書立論 研學不止
林堅強既是一名孜孜不倦的高校老師,也是一位著書立論的研究者。一方面對于教育,他認為教書育人是他的本分;另一方面是研究,他立志鉆研溫州文化、經濟,表達出“我想要為后人留下點什么”的獨立思想。
《論語溫州》是林堅強頗為滿意的一本著作,此書總結和預見了溫州改革進程,內容廣泛。在設立書名時林堅強便思考了兩三天。“古有《論語》,現有《論語溫州》。此書將溫州改革30年的論文與講稿匯總,命名為《論語溫州》,將名詞“論語”重新回歸本源,作動詞用,也顯示了林堅強想要將孔子“仁”、“德”的道理傳承發展下去的信心、重振溫州文化經濟高潮的決心。實踐驗證了書中言論的正確。時間是這本書最好的回饋。
《郭心崧傳》,耗時費力更甚,編寫過程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林堅強因偶然間在溫州日報上看到了一篇關于郭心崧的報導,郭心崧滿懷抱負和理想,畢生致力于中華郵政和教育事業,他的人格魅力令林堅強為之折服。又考慮到復興溫州文化高潮的情況,他決定為郭心崧立傳。然而僅憑一張報紙,無法寫出一本傳記。林堅強初步確定提綱,通過多條渠道去尋找原始資料。順著民國時期《申報》中的脈絡,他一路北上至南京、天津、北京。資料越來越豐富,傳記越來越豐滿,歷史也得以還原,這是凝結的心血。更值得稱贊的是,此書出版后竟促成了郭心崧失散70年的兒女首次重聚,引起各類媒體關注,留下一段佳話。
助力溫大 祝福母校
1987年4月,林堅強調入溫州大學任教,后調任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工作。2000年初,林堅強調任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工作,但對溫州大學始終有著深深的留念和熱愛。2001年初,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對《高等教育法》進行執法檢查調研的基礎上,林堅強就溫州大學發展問題,撰寫了《溫州高等教育發展總體思路的思考》一文。明釋三套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為溫州大學與溫州師范學院合并組建新的綜合性大學。經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同意,以《調查研究》專題調研報告呈報溫州市委、市政府等,引起了市領導的重視,但推進改革的壓力仍舊很大。2002年5月6日,原溫州大學的校長谷超豪院士邀集了孫義遂、陳式剛、戴金星、賀賢士、胡和生、姜伯駒、李邦河、林群、伍榮生等10位溫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向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聯合溫州師范學院和溫州大學組建新溫州大學的建議”。時任溫州市委書記李強、市長錢興中等十分重視,經專家論證,上報浙江省教育廳。2004年5月19日,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制發了教發廳函[2004]23號文件,同意溫州師范學院與溫州大學合并籌建新溫州大學。溫州大學該如何發展的問題在歷經了漫長曲折的抉擇時期后,也迎來了新的騰飛。
現在的溫州大學蒸蒸日上,位全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榜首,產教融合、國際化辦學等特色也在各高校廣泛傳播。“正如溫州大學校訓所說“求學問是,敢為人先”,它包含了大學精神的同時也融合了溫州人精神,融合了我們溫州地區的特色,層次高、接地氣,激勵大學生奮進”。林堅強寄語母校,表示溫州大學的發展任重道遠,祝愿溫州大學在未來繼續傳承文化、發展創新,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熱愛著母校,感恩母校,也回報著母校。
勤工篤學 閑看余生
林堅強曾經商、從政,生活經歷可謂是豐富多彩。在被問到為何會嘗試跨界時,林堅強坦言,當時他高中畢業的時候,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生活的艱辛讓他沒有選擇,但他仍不放棄學習,半工半讀,不斷嘗試,追尋自己真正的夢想。他始終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盡其職忠其誠,或許這正是他在從事的各領域都有所建樹的原因。
對于現在生活中的“小目標”,林堅強笑談到,現在的他喜歡在早上起床時聽聽音樂,晚飯后散散步,“養生,保持心情的愉悅”。而不可或缺的是,要讓自己在寫字看書中過得閑適自在。林堅強仍希望能再留點什么給后人,他表示溫州經濟文化發展應該得到更多人的重視。
(撰稿人:湯潤緣、成如斯)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