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正為師,雁翔于天——訪談陳翔雁[1978級]
來源: 發布時間:2013-06-07 瀏覽次數:次個人簡歷:
陳翔雁,男,浙江平陽人,1978年考入溫州師范專科學校數學系。1998年、2003年當選為平陽縣第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1999年、2004年連續兩次榮獲平陽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2001年、2003年獲溫州市“5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三、二層次);2002年9月獲浙江省第八批特級教師;2003年3月當選為溫州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2004年9月被評為溫州市首屆享受教授級待遇中學高級教師;2012年9月獲浙江省第24屆“春蠶獎”。現任浙江傳媒學院實驗中學(杭州市艮山中學)校長。
人生感言: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
驕陽似火的暑假,伴著一絲難得的涼風,我來到杭州艮山中學(浙江傳媒實驗中學),見到了原溫州師范專科學校數學系78級校友陳翔雁校長。陳校長熱情接待了我們,與我們娓娓道來他在母校的點點滴滴,分享他工作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一路耕耘不輟 彰顯溫州精神
陳校長是溫州平陽縣人,如今在杭州生根發芽,自有一番拼搏、奮斗。
陳校長說,溫州人最大的特質就是吃苦耐勞,這四個字看似容易,實則非常不易。溫州人具有商業頭腦,有他們的地方就能看到打拼的身影。而其他的城市,則多了一份安逸的感覺。吃苦的精神一直是溫州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特質,已經深入每個溫州人的心里。陳校長身為溫州人,流露出來的更多的是對家鄉的思念。他說,溫州人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敢于創新,有魄力和膽識,“溫州人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在煤礦市場、民間借貸等許多領域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溫州人擅于開拓市場和首創新鮮的商業領域。”正是溫州人的這種精神,引領陳校長在杭州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陳校長1981年參加工作,在平陽縣第三中學任教,后來輾轉于平陽縣多所學校,2002年后在平陽一中任校長兼總支書記。2006年8月,陳校長作為人才引進,擔任了浙江傳媒學院實驗中學校長。目前,正帶領學校全體教師走科技傳媒特色之路。三年多來,學校取得顯著成績。近幾年,陳校長還撰寫了3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或獲獎。
從身為人師到教育管理者,陳校長始終沒有遠離教育學生的宗旨,“他們是我的學生,更是我的朋友,我一直把教育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事業,這條道路雖有艱難險阻,我卻一直甘之如飴,我會一直奮斗下去,發揚溫州人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品質,做一名好老師,成為一名好中層,當一名好校長。”
憶溫師歲月 品似水流年
“我是78級的學生,現在想來那時候考上大學真是不容易。”回憶大學的時光,陳校長感慨萬分,眼眸里閃爍著對往昔美好歲月的留戀。“當時的溫師院很小,教學設施也很差,但我一直為自己能進溫師院而感到自豪。”陳校長笑道,“因為78年正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能夠考上大學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我們對學習機會非常珍惜。而那時的大學生相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課本少,課業也不是那么繁重,我在課余時間,喜歡去學校的圖書館看書,偶爾也去溫州市里的圖書館看書。”相比較于當代大學生,陳校長坦言,那時的學生多了一份學習自覺性。現在的學生雖然學習條件更加優越,但是卻沒有當時那個年代的學生那么珍惜時光,珍惜自己的大學生涯。
“我們當時吃穿非常簡單,雖然學校里有補助,但是還是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不過簡樸的生活卻撼動不了我們求學的熱情和心態。我身邊的同學都很單純,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學業上。”據悉,陳校長那時候的同學們也才不過18、9歲的樣子,但是卻比現在的學生更加懂事,更知獲得學習機會的不容易。那時候陳校長學的是數學教育,但是他看書的范圍卻很廣很雜,除了數學專業方面的,他還喜歡看哲理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書。
歲月是一指流沙,轉眼間便消逝在茫茫的時光長河里。但是,那些與同窗一起相伴苦讀的求學經歷,卻成為了陳校長一生永遠都不會磨滅的記憶。“當我們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回過頭來會發現,那段大學里的日子,是人生路上最純真美好的風景,它為我們通往成功奠定了基礎,點亮了理想的標桿。”
知識是一門藝術 把握人生每一階段
“人生是一個棋盤,我們每個人都是棋子,在沿著自己預設的路線行走。走好人生每一步路,是對當下負責,也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陳校長說道。一步一步走下來,陳校長總結了一些經驗,與溫大的學子共勉。
“學生最重要的是打好扎實的基礎,基本功是關鍵,也就是我們的專業知識。”陳校長鄭重說道,“即使以后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間接關系。我們所學的知識高屋建瓴,可以引導我們籌措工作中的思路脈絡。”他還以自己為例,講述了自己工作中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我是師范類專業畢業的,但是實際上當老師沒有幾年,我更多的是作為一名教育領導者,管理學校,管理學生,事無巨細,都需要我的管理和部署。數學專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使我更具有邏輯思維和清晰的頭腦來應付學校的瑣事以及安排學校的工作。”
陳校長侃侃而談,話鋒一轉:“在我看來,知識是一門藝術,不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方方面面的相關知識更是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當好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還應該學好教育學、哲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而實踐能力和日常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說起對溫大學子的勉勵,陳校長對在校大學生提出了忠告。他指出人的精力就如運動員,我們要爭取在黃金時代達到自己事業的頂峰。“打拼要趁年輕,趁著精力旺盛闖出自己的天地。”陳校長說道。“開始打拼的前5年靠技術,5-10年靠經驗,10-15年靠藝術,15-20年靠哲學辯證觀念,20年以后靠宗教情懷。”這是陳校長對工作道路上的階段性概括。
身正為師,雁翔于天,這就是溫大校友陳翔雁,教育路上,我們看到他的成就,亦感受到他不懈的奮斗。“退一步海闊天空;敢于擔當,擺好心態。”這是他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鑒。
學生記者:管玲琳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