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感恩 亦儒亦商——訪談胡永明[1981級]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3-06-07 瀏覽次數(shù):次個人簡歷:
胡永明,男,浙江永康人,1981年以初中學歷考入溫州師范專科學校政治專業(yè),現(xiàn)擔任永康市文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人生感言:
人生就如砌墻一樣,砌好每一塊磚,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打好扎實根基,營造堅固的大廈。
感謝貴人——母校和校友的相助,感謝命運賜予我對逆境和順境的適應能力,感謝父母、妻小的理解和支持。
這樣一個儒生
平易近人,從容淡定,侃侃而談,眉宇間透著讀書人的睿智,言談之中不失求勝之心,這便是胡永明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進入他的書房,滿屋子各色的書籍整齊地分類排列著。正如他對自己的描述,是一個愛文字的人。
初中畢業(yè)后的他,種過地,當過民辦教師,公社報道員。工作的需要使他開始發(fā)掘?qū)懽鳚撃堋K孤实卣f,最初開始寫報道,肚里沒有多少墨水,卻勇敢地接受了任務。我想正是年輕的激情和沖勁,觸發(fā)了他的知識饑渴,填充了一個青年和他源源不斷的作品。
當我們談及大學時代,他三句不離圖書館。“大學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圖書館明亮的大廳和數(shù)不清的藏書更是加深了對我的誘惑。”他帶領(lǐng)我們在他記憶里穿梭,那充滿渴望的眼神好像在說這位久違的“老友”,至今仍與他一點也不陌生。
在校時他就經(jīng)常投稿,稿件多次刊登在《浙南日報》、《溫師院報》上。他堅持每天讀書,畢業(yè)時所摘記的讀書卡片多達上千張。畢業(yè)之初,時常回憶母校,他還寫下題為《難忘啊,母校的圖書館》(溫師院報1985年9月25日)一文,描繪自己與圖書館共度的舊日時光。
他大方地從抽屜里拿出剛整理過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作為同樣是文字愛好者的我太能理解他那毫不掩飾的笑容了——儼然是一個驕傲的父親與我們分享孩提時的趣事。翻閱他的作品,好像與他一同經(jīng)歷角色的轉(zhuǎn)換:農(nóng)民——干部——教師——商人,他不斷地用文字訴說自己的閱歷。多年來,他筆耕不輟,見報的文章多達幾十萬字。
讀書和書寫,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樣一個商人
他出生于1957年。整風運動,父親被錯劃為右派。也許正是這特殊的家庭出身和兄弟姐妹眾多等因素產(chǎn)生的壓力,使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堅毅面對社會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讀了幾天高復班居然走進高等學府,這無異于“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將興奮注入刻苦,成了教授的高才生。畢業(yè)后勤奮工作,職務步步提升。
然而,正當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之時,他卻突然停下腳步,為什么?他要尋找一個更大的舞臺,走進一個改革開放的大世界。他辭掉工作,根據(jù)多年從教經(jīng)驗,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創(chuàng)辦一家服務教育、服務學校、服務師生的企業(yè)。1998年他正式成立永康市文教服務有限公司。
他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令我不禁捏一把汗。創(chuàng)業(yè)初期可謂“四大皆空”——資金空,市場空,人才技術(shù)空,場地空。盡管白手起家,他卻勇往直前。
最初接到第一筆10萬余元的訂單,激動之情自是溢于言表的,可立即遇到了困難。由于投產(chǎn)不久,員工不熟悉業(yè)務,排印出的資料極不規(guī)范,產(chǎn)品質(zhì)量總達不到要求,機器也出現(xiàn)故障,令人心急。面對一連串問題,他冷靜分析,尋找原因,覓得“高人”指導,終于攻克難關(guān)。
聽著他娓娓道來,眼前浮現(xiàn)著他們?nèi)找岳^夜工作的畫面,我暗暗思忖,從機關(guān)干部到商海健兒,這不單是職業(yè)的變化,更是一種心態(tài)與視角的轉(zhuǎn)變。不難想像,當初那個下定決心重塑人生的他,放下干部的姿態(tài),憑著一股韌勁和他口中的“幸運”,使得企業(yè)終如青松般屹立至今。
周圍的人都說,他做起事來,就是認真。當我問,作為他的員工,哪種品質(zhì)是不可或缺的。“認真。毛主席就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我希望做到保爾·柯察金說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這樣一種牽掛
大學是他永難忘懷的地方。
對每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言,“大學”這二字都是意義非凡的。大學,是個色彩紛呈的大舞臺,她博大、包容,傳承、創(chuàng)新,讓每一個有夢的人,都找到自己的方向。他說“我生在農(nóng)村,出身又不好,從未有過上大學的奢望,我很幸運!”大學像塊跳板,是他“轉(zhuǎn)折”、“提升”、“奮發(fā)”的地方。從為稻粱謀到為國家、百姓謀,從想改變自身的社會地位到希望實現(xiàn)人生價值,我想正是這些改變影響了他在事業(yè)上,生活中的種種抉擇。
2011年5月,永康市溫州大學校友會成立,他當選為會長,積極投入校友會的工作,盡心盡力,并率先投入啟動資金。校友會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正慢慢壯大。“甌海映明月,五峰敘友情”。校友會活動得到廣泛好評,一舉打響了“永康校友會”的品牌。溫州大學經(jīng)歷合并、融合,令“七校”學子意識到如今溫州大學就是他們的母校、他們的家。他滿懷深情地說,校友會的成立說明溫大學子有了一個家,要把這個平臺打造成一個快樂的會所,一座稱心的學堂,一個魂牽夢縈的地方。
他曾是一名農(nóng)民,一名干部,一名教師,一名商人。他面對家人,包容體貼;面對朋友,熱情大方;面對工作,一絲不茍;面對生活,坦然豁達。他像一塊三棱鏡,在日光的照射下,散射出各色光芒,時而柔和,時而濃烈。然而,縱使他有千萬種姿態(tài),千萬種情愫,每當回望記憶中的那一方天地,那個令他求知若渴的殿堂,他只是一個大孩子,一名遠游的學子。對母校,他有著道不盡的感恩與牽掛。
后記:
他的前半生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在命途上走到如今,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可是他的言談中、回憶中卻滿是幸福。他說:“會有貴人相助的。”“感謝黨和母校,感謝給過我?guī)椭娜恕!彼傉f:“我很幸運!”一個勤奮如他,堅韌如他的人,卻將今日光環(huán)歸功于“幸運”二字。對于已逾知命之年的他,合掌感恩,成了他生命中的常態(tài)。
學生記者:程瀟 胡淑艷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shù)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